手机下单,5分钟后无人机送来一杯拿铁咖啡;交通堵塞,附近的“蜂巢”自动起飞无人机前往抓拍实时调度;河里野泳,无人机隔空喊话催人离开;森林防火,热成像镜头精准发现隐蔽火点及时预警……电影里的科幻场景在武汉已经照进现实。

随着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武汉的天空越来越“繁忙”。武汉公安正以创新科技和智慧警务为支撑,全力护航低空经济发展,助力武汉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让这座城市在蓝天白云间书写安全与创新并存的新篇章。

插上科技之翼,低空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这里是东新交警,事故现场已拍照取证,请立即上车驶离。”
8月1日18时,周五晚高峰时段,三环线光谷大道立交桥上,一辆泥罐车在匝道上与小车发生剐蹭,后方车辆排起了长龙。此时,距离事故点最近的武钢产业园无人机机库自动起飞一架无人机,迅速抵达事故现场。不到4分钟,就完成了从调度起飞、喊话引导到拥堵疏导的全过程。

作为湖北低空经济综合试验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区已部署128个无人机自动机库,拥有热成像、照明、喊话等功能的各类无人机186架,以及10套无人机防控系统。
这个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由普宙科技与东湖高新区联合打造。整套系统实现全自动管理,无人操控,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目前已规划航线2600余条,执行飞行任务4.2万架次,总飞行里程达19.8万公里。
今年清明节前夕,东湖高新区科技三路北面空地突发火情,枯草遍布、风向不定,消防人员用水枪难以全面覆盖,火点此起彼伏,一些隐蔽火点灭了又复燃。东新分局左岭派出所接警后,立即调派无人机飞手,无人机搭载热成像镜头升空,很快锁定多个隐蔽火点。通过无人机实时调度,精准扑救,迅速控制了400平方米的过火区域。
“以往这类火情往往需要反复出警,现在借助无人机一次就能彻底扑灭。”所长刘汉文介绍说。“无人机不受地面交通限制,3分钟就能抵达事件现场,日常巡查作业效率比人工提升15倍以上,对目标识别的准确率超过85%。”
7月初,左岭辖区某高楼外墙瓷砖脱落砸坏车辆。民警调用无人机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全方位“体检”,空鼓、开裂等隐患一目了然,并协调物业及时修缮,解决了人工排查难的困扰。这一创新做法已在全区推广,成为社区安全治理的新利器。据悉,通过积极探索“无人机+公安”应用,武汉公安深度融入低空经济发展新领域,不断拓展警务应用场景,在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档升级。
搭建联动之桥,警企携手通达产业未来
“各部门请注意!恩施建始一名71岁男性患者脑出血昏迷,急需通过医疗直升机转运至武汉,预计飞行距离531公里,单程耗时约130分钟。”
8月18日清晨,亚心总医院“警医联动群”弹出这条紧急任务公告。经开区分局神龙派出所迅速响应,启动“警医联动”机制,搭建“空中120”生命绿色通道。

民警张薇薇立即组织医院“经开义警”队员,对院内的直升机起降点实施临时清场管控,疏导周边就诊群众,设立安全警戒区域,为H135医疗直升机预留出符合起降标准的20米×30米安全区域。在民警和义警的高效协作下,直升机于当天早上8点43分起飞,全速飞往恩施。
12时30分,直升机在恩施顺利接上患者并启程返航。飞行期间,民警张薇薇通过警务大数据系统查询并联系上患者家属,提前告知救援进展、抵达时间及接收医院安排,有效缓解了家属的焦虑情绪,为后续医疗救治争取了宝贵沟通时间。

在日常工作中,亚心总医院警务站民警定期组织医院义警、保卫人员开展应急处突演练,持续提升协同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筑牢安全防线。与此同时,在汉南通航机场,安全守护同样细致入微。机场警务室民警每日加强对机场边界及周边区域的巡逻检查,不放过任何死角,力求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7月22日中午,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误入机场跑道区域,机场负责安全的地勤工作人员发现情况后,立即联系机场警务室民警彭代斌。

“这样不仅影响通航安全,对老人也很危险。”警务室民警彭代斌立即带领辅警配合机场工作人员将老人带离危险区域。由于老人未携带证件,民警联系周边村书记确认身份,最终安全送其回家。
据了解,武汉公安建立了“警企联动、分级管理、精准服务”的低空经济企业护航机制。设立警务联络官制度,选派优秀民警担任重点企业“安全顾问”,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和法制宣讲。同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大型活动快速审批、网络安全防护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针对低空经济网络安全,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法律宣讲,协助企业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建立警企协调机制,推动系统建设和系统安全“同规划、同建设、同运行”,指导企业整改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帮助企业依法运营。
编织法规之网,筑牢云端安全监管防线
“点一杯‘稻田拿铁’,选择‘无人机配送’,5分钟就能送到游客手中。”8月13日,黄陂区的“乡巴克”稻田咖啡将“赛博朋克”的场景搬进现实。“机身带毫米波雷达和视觉避障,‘无人机骑手’价格仅比普通配送多2元。”

黄陂区围绕低空文旅推出了系列文旅产品,积极抢占低空产业风口,各景区纷纷跟进。黄陂区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主动跟进扛起安全职责,聚焦辖区低空管理,积极开展辖区无人机安全宣传,引导无人机飞手逐一登记备案,并进行安全指导,助力无人机安全规范地应用于辖区文旅产业。
3月31日,木兰旅游大会在木兰草原景区举行,现场游客多达3万人。经报备审批的飞手集中在固定区域操作无人机航拍,黄陂区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李鹏在现场紧盯着空域,突然发现空中有无人机飞向游客区域。

“违规无人机请迅速离开人群上空!”民警胡杰迅速启动反制设备,将无人机强制降落在指定区域,并对飞手进行安全教育。这样的场景,在武汉各景区和大型活动中已成为常态。
安全是低空经济的基石。今年5月29日,《武汉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办法》的出台,是构建我市低空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落实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要求,也有助于维护公共安全、航空安全、国家安全,为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治安管理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

市局治安管理支队大力推进的“武汉市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已初见成效。该平台集成空域管理、飞行审批等九大功能,实现低空飞行“一网通管”。所有接入平台的设备和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发现无人机违规飞行时,只需一键操作,即可让其无所遁形。
反恐怖和特警支队成立的“警航汉飞工作室”, 配备先进侦测反制装备,负责特警无人机应用和反制工作,开创了武汉特警空域打防管控一体化新模式。上半年,他们共参与“低、慢、小”防控勤务91场次,侦测无人机3468架次,压制“黑飞”无人机2463架次,劝阻查控无人机飞手108人次,确保了各类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面对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武汉公安将持续优化警务模式,创新勤务方式,主动融入科技发展大潮,充分运用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低空安全监管体系,为武汉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融媒体记者:刘苹
通讯员:陈善文 徐天羿 谢威 周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