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际护胃日 | 胃痛千万别忍 医生提醒:当心小病变大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11:00    

红网时刻新闻4月9日讯(记者 李雅婷)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胃肠道疾病已成为困扰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问题。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廖多地提醒,胃部健康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及时关注胃痛信号、科学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守护胃部健康的关键所在。

胃痛是身体警报 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很多患者觉得胃痛忍一忍就能过去,这种观念其实非常危险。实际上,胃部不舒服(胃部不适)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这表明可能有某些因素造成了胃黏膜损伤。如果每次都只是忍一忍、熬过去,长此以往,小病就会拖成大病,胃黏膜损伤会逐渐累积、加重,进而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疾病。所以,对于胃部健康问题,一定要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廖多地科普道。

胃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许多疾病都会表现出胃部疼痛的症状。廖多地特别提醒,除常见的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胃出血、胰腺炎等疾病,还有一些致命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消化道穿孔、气胸等,初期也可能表现为胃部疼痛。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千万不能忍耐:

• 伴有呕血、黑便,尤其有柏油样大便,此时要警惕是否出现了消化道出血;

• 伴有剧烈腹痛,且触摸时感觉腹肌紧张,可能出现了胃穿孔或者腹膜炎;

• 伴有黄疸、高热、血压低,需要警惕是否发生了严重的胆道感染或胰腺炎;

• 伴有呼吸困难、出冷汗,且疼痛持续不缓解,要考虑是否存在主动脉夹层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 伴有体重急剧下降、贫血等症状,可能是食管癌、胃癌的临床表现。

一旦出现上述伴随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廖多地表示,这些致命疾病在初期症状可能表现为“胃痛”,若盲目忍耐,很可能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幽门螺杆菌:胃病“隐形杀手”,科学防治是关键

如今,年轻人常常调侃不敢看体检报告,体检中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似乎成了一件令人忧心忡忡的事情。许多人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不敢去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那么,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就离胃癌不远了?

针对体检中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问题,廖多地解释:“虽然幽门螺杆菌被列为I类致癌物,但感染并不意味着必然患癌,关键在于科学应对。”实际上,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高危险因素之一,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最终结果,并非一定是胃癌 。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长期在人体胃内生存的细菌。早在1994年,幽门螺旋杆菌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并在2017年再次被列入该类别,现已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病因,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前2种方式。为有效预防和治疗Hp感染,廖多地建议:

• 在外就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杜绝口对口喂食;餐具定期消毒;

• 食物必须彻底煮熟,坚持做到餐前便后洗手;

• 若家中有人感染,建议全家都进行检测,以阻断交叉感染链;

• 在饮食方面,要戒烟限酒,适当摄入大蒜、西兰花、绿茶等具有天然抗菌作用的食物。

廖多地提醒,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长期不治疗,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建议有胃部不适症状者及时进行Hp检测,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