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丰帅 熊鸣琴
记者近日从长沙“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相关活动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肠癌、胃癌发病率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与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湖南最新相关统计显示,全省癌症死亡前5位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宫颈癌,可见肠癌、胃癌死亡率之高。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杨运泉表示,肠癌和胃癌是慢慢形成的“懒癌”,平时重在勤快预防。
不满10岁儿童患上结肠恶性肿瘤
不满10岁的王同学(本文患者均为化名),前不久到长沙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医生为其进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结肠恶性肿瘤并肠套叠;肠镜提示,结肠肝区肿块性质待查,有恶性肿瘤可能;结肠肿物病检结果提示可见异型细胞,考虑恶性肿瘤,需进一步鉴别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或恶性黑色素瘤等。
杨运泉带领胃肠外科团队为患者开展术前讨论,充分评估肿瘤完整切除的可能性及手术创伤的风险,并制定了缜密的治疗方案,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进行手术。术中发现,患者肠肝区肿物紧邻十二指肠降部,胃肠外科和麻醉科医生密切配合,为患者实施了右半结肠精准切除术。最终病检结果诊断为:结肠肝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杨运泉介绍,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约占儿童软组织肉瘤的60%。它起源于未分化的横纹肌母细胞(本应发育为骨骼肌的原始细胞),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其中腹腔是常见发病区域之一,如膀胱、前列腺、胆道、腹膜后等。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10岁以下),成人病例较少,但更具侵袭性。由于腹腔位置深、症状隐匿,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被误认为腹痛、消化不良等常见问题,导致确诊时可能已进展到中晚期。
他提醒,平时应警惕各种“不寻常”的信号,如腹部肿块、压迫症状,以及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乏力等,晚期可能伴随发热。尤其要注意的是,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哭闹、腹部隆起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就医,建议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科学的诊疗。
九成肠癌经五至十年由息肉演变而来
64岁的叶女士一年前开始出现肛周疼痛伴便血,当时以为是痔疮,没有在意。前不久,开始出现排便困难,到宁乡市当地医院检查,医生为其做了肛门指检,发现长了“直肠息肉”。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2厘米处的直肠内,可见一个不规则的大肿瘤,累及肠腔已经超过半圈。肠镜活检病理提示为腺癌。最终确诊为超低位直肠癌,未扩散至肝、肺等远处器官,但肿瘤距离肛门太近,医生告知需手术切除肿瘤和肛门,做永久结肠造口。
随后,病人及家属辗转长沙几家医院,均被告知保肛无望。经人介绍,叶女士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杨运泉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评估,认为保肛有希望,但目前肿瘤较大,侵犯较深,先做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做微创手术。最终患者得偿所愿。
杨运泉介绍,对于直肠癌,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部分病例需术前进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同时接受放射线治疗和化疗),使肿瘤降级、降期,达到更满意的手术切除,并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对于直肠癌患者而言,保肛是根治直肠癌之外最大的愿望。目前放化疗技术逐渐成熟,进一步提高了保肛率、肿瘤降期率和根治率。
杨运泉表示,肠癌虽是消化系统高发肿瘤,但90%的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这一过程为5年至10年,做好预防可有效“拦截”癌变。
一是饮食上要“减负担”。多吃全谷物(燕麦、糙米)、绿叶蔬菜(菠菜、油菜)、菌菇类(香菇、木耳),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滞留;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火腿、香肠、培根等含亚硝酸盐,每周红肉摄入建议<500克;控油限糖,油炸食品、高糖饮料易引发肥胖和慢性炎症,间接增加肠癌风险;戒烟限酒,酒精每日≤25克,约50克白酒。
二是生活方式上“加运动”。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肥胖者腰围控制在男<90厘米、女<85厘米;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三是掌握肠镜筛查“黄金法则”。普通人群,40岁起每5年至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有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筛查年龄提前至30至35岁,必要时结合粪便DNA检测;便捷初筛,每年一次粪便隐血试验(FIT),阳性者进一步做肠镜确诊。
胃癌高发,1/3的人可通过预防避免
岳阳的钟先生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20余天就诊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诊断其为贲门癌,并告知需进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辗转几家医院均得到同样的答复,随后到长沙市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
杨运泉团队根据患者病例进行详细讨论,结合当前医疗情况,最终决定为其实施保“胃”手术。经过近端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最大程度避免术后的胃食管反流、胃瘫等并发症,患者最终顺利康复出院。所谓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术,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保留下半胃,减少全胃切除术后饭量小、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的发生,避免食管与下半胃直接吻合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产生的强烈胃灼热、无法平躺入睡的现象。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胃肠镜检查普及应用,早期胃癌诊断率逐渐提高,同时近端胃癌发病率在上升。杨运泉表示,胃癌高发与长期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相关,其中1/3的人可通过预防避免,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科学饮食,杜绝病从口入。少吃咸鱼、腊肉、泡菜等高盐腌制食品,这些食物含有亚硝胺致癌物;拒绝霉变食物,避免烧烤、油炸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全谷物。
消灭幽门螺杆菌。该菌可直接引发胃癌。我国超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使用公筷可避免日常传播。经常在外用餐者,可用呼气试验筛查,阳性者遵医嘱规范用药,根除率超90%。
高危人群重视早筛。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者,每1年至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早期治愈率可达90%。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饮食,避免长期饥饱不定或烫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