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波
4月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正式发布《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根据方案,到2027年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形成“1小时都市圈、2小时省内通达、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高品质出行圈,以及“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高效快货物流圈。

2027年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地铁集团、青岛城运控股集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就方案内容及未来工作安排回答记者提问。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的出台,是青岛市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山东在2022年率先启动相关工作,并于2024年印发《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青岛作为山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走在前、挑大梁”的重要使命。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袁海波称,《建设方案》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为总目标,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形成“1小时都市圈、2小时省内通达、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高品质出行圈,以及“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高效快货物流圈。
构建“369”建设体系,打造交通新样板
《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构建“369”建设体系,即打造三大样板、推进六大任务、实施九大工程。
三大样板: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先行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宜居幸福的现代公交都市先行区: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现代高效物流体系先行区:构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六大任务: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交通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构建智慧绿色交通体系;发展低碳生态交通;提升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九大工程:包括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轨道交通都市圈建设、公交都市建设工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等。
青岛港:打造国际枢纽海港,助力航运中心建设
作为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超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087万TEU,分别位居全球第四、第五位。
山东港口青岛港副总经理邢东亮称,未来青岛港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优化港区功能布局:根据《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调整港口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基础设施扩能提升:投资约770亿元建设港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年通过能力2612万吨、1100万标准箱。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等铁路建设,新增集疏运能力超8000万吨/年。
推动“轨道上的青岛”全面成型
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主任刘泉维介绍,目前青岛轨道交通已获批13条线路、506公里,其中在建线路8条、154公里。三期规划7条线路土建工程整体进度过半。
下一步,青岛地铁将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推动TOD开发运作模式,盘活沿线低效土地资源;提升运营服务质效,优化地铁与公交的衔接,推进“两网融合”;深化绿色建造与智慧运维技术应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优化公交线网,推进“两网融合”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董金星表示,集团将持续优化公交线网,构建“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四级公交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公交与地铁的无缝衔接。未来将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出行系统,增设接驳线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公交与地铁网络、服务、设施、信息深度融合;创新运营服务模式,打造响应式公交、预约式公交等特色服务;推广小型新能源公交车,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能。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建设方案》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协同配合。下一步,青岛将聚焦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升、公铁交通网络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优化、交通与产业协同发展、绿色智慧安全交通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青岛力量。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项目推进落实年”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期,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