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不负期许,我用一生作答!宁医大99.4%的定向全科医学生毕业后扎根西部基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8:50:00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今秋,宁夏医科大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学校向新生提出希望:志存高远,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把准青春航向;精技强能,在砥砺强国之志中锤炼过硬本领;矢志奋斗,在实践报国之行中成就出彩人生。

寄语新生,一项持续了多年的传统,旨在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誓言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用知识积蓄报国底气;在实验室刻苦钻研,用创新攻克医学难题;在治病救人中践行担当,用行动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出青春的绚烂之花。

宁医大学子,不负殷切期许,最新数据显示,99.4%的定向全科医学生毕业后扎根西部基层,用坚守与付出,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开学第一课”学校寄语新生,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出青春的绚烂之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用一生作答“医者使命”

“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这是同心县预旺镇中心卫生院门诊住院部主任,兼任急诊科主任及医务科主任马鑫的承诺。

2011年,马鑫以优异成绩考入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经过5年规范的本科教育和3年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2019年毅然前往同心县最边远的预旺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成了镇里“健康希望”的新生力量。

同心县医疗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居住极为分散,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作为第一批在预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本科毕业生,马鑫扎根基层从老百姓最初的“对马鑫这娃的医疗水平不信任”到“马鑫是我们乡上全民医生偶像”“马鑫救过我的命咱不能忘记”……

群众认知的转变,源于他跟患者如亲人般相处。小病善治、大病善转,处理急病、管理慢病,身为全科医生的马鑫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在基层,不少患者因健康素养低而慢病频发。马鑫遇到一名患者因自行停药导致血压失控,紧急转诊才避免悲剧发生。从那以后,这名患者主动接受健康管理。“全科医生既是临床医生,也是健康顾问。我们和患者走得近一些,在日常健康管理过程中让他们少走弯路,重获健康。”

“责任心强、机敏灵活、能够独当一面”,是预旺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马俊对马鑫的评价。

今年7月的一天,同心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交流群中,出现了一张由马鑫发出的心电图。县人民医院作出了“前壁心梗”的诊断,建议给予心梗“一包药”并快速转院进行急诊PCI术。由于情况紧急,如何保证该患者能够尽快接受溶栓、开通堵死血管,成了关乎此次抢救成败的关键。

时间就是生命。在76公里转院过程中,马鑫与同事,按照县医院的技术指导,全力稳住患者病情。到达县医院后,患者直接进入导管室,短短47分钟,完成了PPCI开通血管,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上下联动、协同救治危重病患者,表明‘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正成为现实。”马鑫表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矛盾,最现实的办法是采取分级诊疗制度让农民不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24年,预旺镇中心卫生院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

走村入户离老百姓更近一点

“A4纸上看不见真基层,屏幕里看不见真乡镇”“融入群众,发挥专业所长,精准服务基层。”谈及扎根基层,不断筑牢广大基层群众健康屏障,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常见病不出镇,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扈鹏高说。

扈鹏高

扈鹏高从小生活在彭阳县白阳镇。上高中时,母亲做手术,全家惶恐至极。村里一些村民害怕看病,小病拖成重病。扈鹏高决定学医。

2010年,扈鹏高报考宁夏第一批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到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学习求学的5年,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毕业后,扈鹏高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参加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期间,他成为宁夏第一批“规培”全科医生中首位获得硕士学位的人。2018年9月,他回到家乡定向服务。

扈鹏高工作的三营镇,位于西海固川区地带,辖1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万余人,目前摸排出的慢病患者约2600人。

“如果要看病,就去找扈医生。”三营镇鸦儿沟村村民对扈鹏高的评价,源于扈鹏的上门服务。

工作第一年,正值脱贫攻坚时期,扈鹏高参加了健康扶贫入户工作。在鸦儿沟村,有的村民不信任他。他每次去,都穿白大褂、戴工作牌,为慢性病患者量血压、测血糖,为失能和半失能村民查体问诊,提供免费的拆线、换药、导尿等医疗服务。

鸦儿沟村村民散居。他和同事、村医齐心协力为937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扈鹏高发现高血压患者普遍饮食习惯重油重盐,不监测血压数据,头晕头痛难忍时才吃药,有人因此引发脑卒中。他就用方言,把相关知识讲给村民们听。

扈鹏高还向卫生院药房申请加大慢病和常见病用药的集中带量采购和联盟采购量,并将药品投放到村卫生室……多次入户服务后,他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在三营中心卫生院,为当天收治的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开具医嘱、告知住院事项,是扈鹏高的日常所在。

面对疑难病症,他用医学力量,为患者点亮希望之灯。一名12岁的男孩磕碰了腹部,就诊时面色苍白,血压低、脉搏快,已有轻微休克症状,腹部彩超检查显示一切正常。扈鹏高“规培”时接诊过一名早期脾破裂患者,体检结果与此相似,当机立断安排转诊,为孩子赢得了生机。

近几年,三营中心卫生院陆续新增了高分辨率CT、心电监护仪,更新了超声设备等,重组新设了急诊科、中医科、全科医学科等科室。2024年门诊接诊量由疫情期间的2.7万人次增至5.7万人次。

“基层医疗机构缺全科医生”,扈鹏高的职业目标是,做好医疗服务,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把“小病治好、大病识好、重病转好、慢病管好”。

“不只有医术,也要有温度。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兜底能力严重不足,一直制约着我国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水平重要着力点,是我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全科医生不仅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更要有医学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村民的健康需求。”9月9日,宁夏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医学教育一肩担两义,一头担着教育强国,一头担着健康中国。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是宁夏医科大学建校67年来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做好基层医疗人才“蓄水池”,让更多全科医学生扎根乡村,以医学教育的温度守护万千家庭的健康福祉。据悉,作为教育部首批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培养高校,近五年以来,宁医大已为全区培养了340多名高素质定向医学生。(宁夏日报记者 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