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内,普外科医生张和平全神贯注,指尖在腔镜器械间稳健移动,手术刀尖在方寸之地精准游走,手术室的无影灯照亮了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外科生涯。

选择医生这条路,源于童年时一道温暖的光。一位从事妇儿专业的长辈,以精湛的医术和春风化雨般的仁心,无数次为急危重症家庭驱散阴霾。她耐心问诊、细致治疗的身影,在年幼的张和平心中悄然埋下“救死扶伤”的种子,引领他坚定地走上了外科医生的道路。
2006年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张和平便扎根于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普外科工作。经过十余年临床实践积累,他于2017年通过全国统招,考入母校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攻读微创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同年,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他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潜心进修深造。如今,张和平已从初出茅庐的医学生,成长为在肝胆胰脾、消化道、疝及包虫病等普外科疾病诊疗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科学,每天都有新的知识和技术涌现。作为医生,我们有机会参与到医学的探索和研究中,不断挑战未知,攻克难题。每一次成功解决一个复杂的病例,或者在医学研究上取得一点小小的突破,都能让我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作为肝胆专科领域的专家,张和平提醒大家:“预防胜于治疗,养护肝胆需从点滴做起,饮食上要均衡,生活上要规律作息,多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莫让‘怒气’损害肝脏的疏泄功能。”

外科之路布满挑战。他曾面对一例肝胆肿瘤位置刁钻的复杂手术,技术瓶颈与家属厚望给张和平带来巨大压力。但他没有退缩,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查阅文献,申请远程支援,并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著名专家张澜波教授共同攻坚。手术台上,团队协作精密如仪,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这次经历,让他对“团队协作”与“终身学习”的力量有了刻骨铭心的领悟,他说:“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守护生命的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想到自己肩负着守护生命的使命,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坚守在岗位上,为患者的健康而努力奋斗。”
还曾有一位因严重车祸命悬一线的男子,诊断显示失血性休克、脾破裂、连枷胸……死神近在咫尺。张和平团队果断启动多学科会诊,制定周密的抢救方案,患者最终转危为安。他说:“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医生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还要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全面的治疗和关怀。”正是无数个这样的日夜,无数张康复的笑脸,以及患者家属沉甸甸的信任,汇成支撑他穿越职业风雨的力量——每一次成功救治,都如同镌刻在生命丰碑上的勋章。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时刻,他作为医院第一梯队成员迅速响应,冲锋在前。2021年他与医院的7名医护人员一起圆满完成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援国际航班分流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疫情防控任务,他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以专业和担当筑起守护生命的防线。
2024年,祖国援外事业一甲子之际,张和平肩负起第24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队长的重任。在卢旺达,他和内蒙古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将精湛医术与仁爱之心倾注于援外使命,赢得当地政府与中国驻外机构的高度赞誉。


从“优秀党员及党务工作者”“优秀医师”到新技术新项目的嘉奖,从“最美抗疫医师”的逆行勋章到“援卢旺达优秀队员”的国际赞誉,每一份荣誉,都是他二十年如一日守护生命的生动注脚。在中国医师节这个特别时刻,回望二十年风雨兼程,张和平对自己说:“未来的日子里,要继续保持初心,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用更精湛的医术和更温暖的关怀去帮助更多的患者。”从少年时被一束光照亮,到如今自己成为照亮他人的灯盏,张和平以他的坚守诠释着何为医者仁心。
记者:张译丹 实习记者:崔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