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顶尖力量齐聚青岛,共探全球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9:39:00    

9月9日,作为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特色活动之一的“蓝色宝藏——海洋矿产勘查开发对接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此次活动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汇聚全球海洋矿产领域顶尖院士、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和行业精英,围绕深海多金属矿产勘查与开采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入交流洽谈,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先进技术与装备推介环节,海洋领域数字孪生、深海表生矿产高效精准探测、海洋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探测、智慧海洋牧场观测系统、新型全水深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浅海地震勘探、深海油气与矿产高精度探测等全球海洋矿产资源领域最前沿技术与装备纷纷亮相。

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学法,德国宝峨机械有限公司海洋技术产品线执行总经理莱昂哈德·维克斯勒等对深海矿产勘查与开采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推介;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予国,中国地质装备(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锡强等对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进行推介;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研究室副主任孙治雷等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进行推介。权威专家、学者通过现场分享和展示前瞻性、实用性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成果,为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按下了“快进键”,为全球海洋经济治理凝聚了智慧力量。

在高端对话环节上,海洋地质、装备工程等领域多位知名院士专家,围绕海洋矿产勘查开发主题,聚焦火山岩成矿机理、深海探测装备研发、绿色开采技术等议题,开展专题交流对话,开展国际性合作对接洽谈。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解析了火山活动与海底矿产成矿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在技术层面面临的核心难题,为海洋资源勘探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华军则分享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对比,同时分析在深海矿产开发需求驱动下,海洋装备技术的迭代方向与突破重点,明确了未来装备迭代的“技术路线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从生态与资源共生的视角,分享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承载力研究与矿物开发协同发展的思考,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实现“人海协同”发展的建议;利比里亚共和国矿业与能源部矿业副总监察长阿道弗斯·M·G·D·格利基亚分享其对南大西洋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趋势分析以及非洲国家参与海洋矿产开发的路径思考,为全球海洋协同发展提供了区域参考;孟加拉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穆罕默德·奥马尔·法鲁克·汗结合孟加拉国及周边区域实践,分享了如何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中实现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人类对海洋矿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思考,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新闻延伸:

中国30年组织深海科学考察活动超过90个航次

中国是全球深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过去的三十年,组织深海科学考察活动超过90个航次,在资源、环境、能力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国际海底获得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三种矿产资源五块矿区。积极推进深海资源勘查和矿产开发关键技术研发,在南海完成千米级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试验。近年来,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中国联合39个国家64个机构发起“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成功组织国际联合航次,发布全球首个“深海海山数字化智能系统”公共产品。未来,各国将加强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推动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科学合理的平衡,共同探索深海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公平、高效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潜力巨大、找矿空间广阔,已发现石油、天然气、煤、金、稀土、地热等矿产资源,2024年实现海洋矿业增加值208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未来,山东将把海洋矿产勘查开发作为重要突破,科学制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矿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聚力攻克深海探测、矿产开采、资源加工等核心技术瓶颈,支持建设科技创新、信息共享平台,汇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矿产勘查开发新突破。把海洋矿产勘查开发作为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同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海洋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煤田地质局之一,拥有包括4个院士工作站在内的高水平科技平台29个,近年来坚持向海向洋,深入开展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在海洋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勘查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海底煤田。依托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高质量完成沙滩冲淤演化研究、海洋牧场生态调查、海洋碳汇调查、海岛综合调查、海砂和锆石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构建了海洋牧场生态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以碳为主线、从源到汇”蓝碳调查研究体系,沙滩保护修复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将继续深耕蓝海,加强与各方交流合作,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为繁荣海洋经济贡献智慧和力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王丽平 实习生 闫新月 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