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完成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6日电 7月6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防沙治沙区,随着最后一个草方格的铺设完成,一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实现全线闭合,标志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工作完成。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最西端,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境内分布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总面积达9.47万平方公里,占当地国土面积的35.07%,占内蒙古自治区沙漠总面积的83.04%。
据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海莲介绍,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阿拉善盟于2月28日启动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攻坚战,利用4个多月的时间补齐1856公里防沙阻沙带的最后“缺口”,用总长度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把三大沙漠紧紧围住、牢牢锁住,进一步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防沙治沙现场看到,随着履带式液压机匀速前进,工人们在沙地上铺稻草、压沙障,把两列整齐的小麦秸秆像插秧一样“植”入沙地中。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纵横交错的草方格犹如排列整齐的“魔方”,将一个个沙丘分割、锁定。
阿拉善右旗林业草原和荒漠防治局总工程师张有拥说:“我们采用草方格固沙技术,先稳住流沙,再种植梭梭等耐旱的本土沙生植物,形成立体式防沙治沙体系,让生态屏障更牢固。”
记者走访获悉,阿拉善盟统筹运用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等多种手段系统治理,把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化整为零、分割成块,用层层防护网、条条锁边带守护生态安全。
海莲告诉记者:“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只是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持续开展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实施生物治沙、工程固沙、林草湿保护修复,保护好公路线、河岸线,巩固‘绿进沙退’的局面,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经过40多年治理,阿拉善盟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亿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公里至20公里的防沙阻沙锁边林草带,实现“绿带锁黄龙”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