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年“行走的思政课”:湖大将美育课开到美术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8:56:00    

极目新闻通讯员 卢睿希 刘婧怡

“将艺术鉴赏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近日,湖北大学2023级汉语言文学(国家基地班)专业学生赴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今年是美学实践课程的第20年,主题为“以美润心,以文化人”。

走进琴台馆,学生身临其境地开启这场美学的实践之旅。本次展览以“城市流体”为主题,包括 “序”“边界交汇”“文脉探源”“生灵之境”“未来编码”五大部分。五个场馆蕴藏着不同类别而又趣味各异的艺术作品,古典与现代的交织,传统绘画与装置艺术的双生,传统水墨与现代光影技术的交融,呈现出包罗万象的形态。

“美是非概念的,美是一种和谐,更是一种包容。”在教授丁利荣的解读下,艺术家张有魁的创作巧思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传承意义。“秋水回波”以土壤与沙粒重构水波纹理,在光影流转中呈现的不仅是艺术的空间叙事,更是对“上善若水”传统哲学的当代转译。

在数字艺术装置区,学生们通过肢体互动触发光影变化,传统水墨笔触在科技赋能下幻化成流动的山水长卷。丁利荣教授指出,艺术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成为涟漪”沉浸式互动中,学生在光影交织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既深化了美育体验,又让我在实践中领悟了‘以小我融入大我’的思政内涵。”学生冯庄哲说。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围绕“如何理解总书记提出的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展开热议。学生马继远结合展览中的数字艺术装置表示:“传统水墨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我看到了中华美学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刘雨晴说:“城市双年展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武汉的自然特征、历史文化和武汉精神,也有助于我们去思考如何用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据悉,该美学实践课坚持开展了20年来,构建了“观展-研讨-践行”三维课程体系,通过“美术馆里的思政课”,帮助数千名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化观。22级学生魏安源说,“自从第一次去过美术馆后,看展就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了。”历年来,美学实践课通过走进植物园、艺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进行不同主题的美育教学活动,带领大家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学生们将鲜活的艺术体验与传统文化与理论经典相融合,通过制作手书、创作装置艺术作品和一些创新创意活动,进一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传统文化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实现了“以美育人无围墙”的教育理想。

后续,该学院将继续联合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推出“艺术+思政”系列课程,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矩阵,培养既有艺术修养又具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