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通讯员 黄桢 孙梦嘉
实习生 方丹丹
“小一小一,我在家里也能和你对话吗?”4月19日,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内隆重举行了“数字人项目”发布会。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等,华中师大一附中党委书记杨国红、校长徐惠等全体班子成员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湖北卫视著名主持人、华中师大一附中2007届校友陈超主持。


“华小一”会动还很聪明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这个名为“华小一”的数字人可爱幽默,能实时语音对话,会讲笑话、能答疑,连肢体动作和音效都充满个性,还带领现场观众共同游览了他视角下的华师一校园。
“数字人项目”的二维原型由华中师大一附中2012届校友李可为设计,在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蔡新元教授团队的AI黑科技加持下,变身憨态可掬的三维数字人,并接入DeepSeek大脑,焕发了数字新生。
发布会现场,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分享了“华小一”的诞生过程——“第一是要让它立体化,原来是一个平面的形象,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的办法,重新对它进行建模,让它变成了一个在空间中可以去运动的对象。第二,让它活过来,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立体的三维形象,要让它动起来,让它能够在人工智能的动捕技术辅助下,能够完成理解的运动和动作,第三把它变聪明,是因为整个后台系统,接入了deepseek,让它能够理解大家的语言。”
在互动环节,作为“华一通”的“小一”充分展示了他的知识储备和幽默风趣,从“学生食堂最受欢迎的饭菜是什么?”到“你在华师一附中最喜欢的校园角落是哪里?”再到“你作为华师一历史上首位数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介绍一下你将来在课堂上的功能?”“华小一”全面且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据悉,“华小一”未来将出现在校园内更多地方,深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智慧伙伴”。

“数字人”让“未来校园”再添新翼
在发布会现场,两校领导共同揭幕了数字人的形象及命名,在舞台剧《你好,华小一!》的表演中,数字人“华小一”与学生实时互动,不仅为他们介绍了华中师大一附中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还能够及时察觉学生情绪,借助历届校友的故事帮助学生走出考试失利的阴影,“华小一”甚至化身为最贴心的学习伙伴,为学生定制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数字人已经出现在华师一附中校史馆中,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与他进行互动交流。

据悉,未来,“华小一”也将出现在校园内更多地方,深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成为老师的教学助手,生动演示课程难点,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通过构建学生数字画像,数字人可分析学习数据,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并提供实时答疑和作业反馈。它还能成为学生的知心好友,识别学生情绪,帮助他们社交破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模拟对话场景,提供情感支持和正向价值观引导。数字人还能成为教育帮扶的桥梁,利用数字人技术,名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可通过云端共享至偏远地区,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卓越联盟学校内实现互帮互助,甚至帮扶更多教育薄弱地区。
大中小学人才一体化培养
“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未来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徐惠在项目启动仪式上指出,“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我们让学生从高中阶段就能接触真实科研场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创新能力。此次数字人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两校合作从‘资源互通’迈向‘智慧共创’,是大中小学人才一体化培养的里程碑式探索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徐惠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指出,华师一附中的“数字人”,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和深度学习算法,可通过精准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它帮助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维启发和情感教育中。这一项目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典型案例的延伸,不仅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学教育中的落地应用,而且为全国中小学AI教育提供可复制的华科大-华师一附中“双高衔接”的范式。更重要的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是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的一个创新样本。通过项目合作,华中师大一附中与华中科技大学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展课程研发、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验。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
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华中师大一附中此前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设大中衔接课程,成立“一体化建设实验区”。两校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前沿的学术讲座和实践指导。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项目,与高校师生共同开展研究,感受科研氛围,培养科研兴趣。
“把未来建在学校”,这一理念贯穿于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办学实践。建设“3D打印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建设“AI+机器人实验室”,与武汉大学联合建设“空天探测实验室”,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建设“新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光网络实验室”。今年,华中师大一附中还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讯飞班”,和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实验班”,从多种方面培养科技人才。
徐惠校长表示,学校坚持“强健身心、卓越品格、关键能力”三位一体的素养结构,建立由国家基础课程、学科实践课程、综合探究课程、启航未来课程等四大类课程构成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双新”背景下,课堂并非教学的唯一阵地,学校注重丰富育人资源,从纵向和横向两条路径突破课堂边界。在纵向上,进行大中小学衔接,与大学通过一起开设先修课程等方式进行衔接,与初中小学通过跨学段研修和开发素养衔接课程进行衔接。在横向上,将家长资源引入课堂,加强家校共育;将学校带入社会,将社会转变成为大课堂。同时,继续丰富以光谷课程、院士课程、高校课程、校友讲坛、博士讲坛、大学文化周等为主要形式的课程群。通过纵横协同,多主体参与学校教育,拓展学习的边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此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学生可以对话历史、探索奥秘,在虚实交融中拓展认知边界,培育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聚焦时代前沿,创新培养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首推“五·四零”方案,首建年级负责制,首提“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两把”理念,到90年代首开中学素质学分制先河,再到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提出并践行“塑造强健身心、涵养卓越品格、培养关键能力”三位一体育人观念,华中师大一附中始终走在教育改革前沿。作为湖北省基础教育标杆的华中师大一附中与“双一流”高校强强联合,旨在通过“数字人项目”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共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