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朗普政府叫停国际生:“哈佛难民”的去与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6:01:00    

“我已经是可被驱逐出境(deportable)的状态了。”刘若彤说话时,带着一丝黑色幽默,她将自己形容为被美国总统特朗普送去美墨边境的非法移民(illegal immigrants)。

此时,更有不少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在小红书上吐槽,自称己是“哈佛难民”。

正值美国高校的毕业季,哈佛大学与特朗普政府的抗争,进入了另一轮高峰。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表示,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交换项目(SEVP)即日起被撤销。

SEVP负责管理美国政府允许高等教育机构招收国际生的认证体系(SEVIS)。只有通过SEVP认证的学校,才能为国际生、交换生提供I-20表格,令其申请F-1、J-1学签入境。SEVIS则如同一份“国际学生档案库”,是美国国土安全部用来追踪和管理持 F、M和J签证的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的数据库系统。

十余小时内,哈佛大学便给出了官方回应。“我们谴责这一非法且毫无依据的行径。”它不仅危及哈佛数千名学子的未来,更向全美高校中无数远渡重洋追求学术理想、实现人生抱负的国际人才发出威胁信号。”5月23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Alan M. Garber)表示,哈佛现以就国际生签证问题提起诉讼。

2025年5月,哈佛大学校园里的高中游学团。 图/姚忆江

恐慌

刘若彤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生,正准备暑期实习。与哈佛大学约6800名手持学签的国际生一样,她的未来,正面临着不确定。

看到国土安全部的消息后,刘若彤挺震惊的,她也曾想过,特朗普第二任期会给国际生带来压力,但没想过会涉及签证问题。

自2025年1月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国政府再次打击高校内亲巴勒斯坦活动。最让刘若彤害怕的,是美国移民局直接“逮捕”国际生一事,有段时间,她曾崩溃地大哭,“如果有安全部门人员冲入家门,我该怎么办?”即便哈佛大学发送了相关指南,但她仍无法想象被带走的情况。

美国国土安全部决定撤销哈佛大学留学生签证,只因特朗普政府声称“哈佛大学对校园内的反犹太主义应对不足”。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与高校的对抗愈发频繁。南方周末记者曾多次报道美国高校内部的“巴以冲突”。

“学生内部是没有任何暴力抗议,就算有,也是少数人的和平静坐、游行。”刘若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大家说话都很小心翼翼。

这段时间,校园内戴口罩都会被当作“支持巴勒斯坦”。“之前警察调查亲巴团体,很多人抗议时就戴口罩遮住脸。”刘若彤有位同学生病了,连个口罩也找不到。

“反犹主义应对不足”,似乎只是白宫针对高校打击的统一口径。

同样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的方雅并不意外,她认为特朗普禁招国际生风波不会持续太久。“这件事(特朗普)做不到,这是违法的行为,他没有这个权力。就像他之前尝试取消学生签证一样,我相信美国的法治系统有足够的动机与能力去阻止这样的行为。”方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特朗普用恐吓作为谈判技巧的一部分。”方雅认为,特朗普“狼来了”式的谈判策略已逐渐失去震慑力。

同样是5月22日,加州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延长了一项全国性禁令,阻止政府在诉讼期间撤销留学生的合法身份。怀特在长达21页的裁决中指出,移民官员并不认为原告对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如果没有司法救济,这些学生将因政府的行动‘继续遭受重大困难’。”怀特写道。

2025年5月,哈佛大学下起了小雨,一名学生冒雨前行。 图/姚忆江

抗争

哈佛大学一向未屈服于特朗普政府的“威胁”,而且越来越强硬。

“任何政府——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不应规定私立大学可以教授什么课程、可以招收和聘用哪些学生,以及可以从事哪些研究和探究领域。”2025年4月,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在公开信中提到,哈佛“不会牺牲其独立性,不会放弃宪法赋予的权利”。

该公开信给全校师生打了一针强心剂,但自此,特朗普政府开始进一步削减哈佛的研究资金。4月14日后,特朗普政府随即宣布冻结哈佛大学的22亿美元联邦拨款和6000万美元项目合同款项。

5月13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宣布削减哈佛大学4.5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哈佛大学已经变得多么激进。”特朗普的反犹太主义特别工作组提到。

《纽约时报》统计,过去一年半的巴以冲突,已导致5.3万巴勒斯坦人死亡。

对此,哈佛大学在4月21日起诉了特朗普,并称,特朗普的行政令违反了联邦法律和大学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且与校园反犹太主义指控无关。

方雅和许多哈佛校友均称赞校方的勇气,在他们眼中哈佛大学仍是世界顶尖学府。“你随便发一发邮件,就能轻松预约到诺贝尔奖得主的一对一交流。”方雅认为,这里足够包容。

停招国际生会将予以哈佛大学重创。目前该校的6800名国际生占总在校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大多数国际生没有资格获得联邦财政援助,且需要支付更高额的学费。现实情况是,国际生不仅为哈佛大学提供了巨额财力支持,也注入了课程讨论的多元视角。

2025年5月,在查尔斯河上冒雨训练的哈佛大学赛艇队。图/姚忆江

去与留

在美国移民律师协会(AILA)新任会长杰夫·约瑟夫(Jeff Joseph)统计中,截至4月中旬,已有超过4700名国际学生的SEVIS记录被终止。

SEVIS记录被终止,相当于留学生在美数据记录被删除,也意味着留学生的合法身份将立即失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15天内)离境或尽快采取措施恢复身份,否则将面临被遣返、未来签证受限等严重后果。

此时,哈佛大学的SEVIS系统已被国土安全部撤销。

尽管美国国土安全部(DHS)针对哈佛大学的指令影响范围广泛,但据《哈佛深红报》采访的八位移民律师表示,预计将在下周毕业典礼上获得学位的学生,依然有资格顺利毕业。

“只要学生完成了所有毕业要求,他们就应该可以顺利毕业,这不应成为问题。”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移民权利教授妮可·哈利特(Nicole Hallett)指出。

截至目前,哈佛大学尚未就该指令对即将毕业或继续学业的师生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作出回应。校方发言人杰森·A·牛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国土安全部的决定是“非法”的,并重申学校“将全力维护哈佛接待国际学生与学者的能力”。

这次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是毕业后持OPT学生签证在美国工作的一批国际生。按美国移民局官网消息,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选择性实践培训)是持有F-1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的临时就业申请,最长可达三年。

2024年毕业后,张越留在美国工作,目前就职于一家私人银行。张越认为,这一政策将会影响近几年毕业的国际生。“我处于OPT第一年,如果选择续签,需要再走一遍学校的申请流程。”

刚看到消息后,他有些迷茫,“那现在走不了(流程)了怎么办?那我们应该是去还是留?”

张越觉得,本来没有人会担心签证的事情,该学习的就认真学习,毕业后有机会就去工作。但现在,哈佛大学还能否继续为张越的OPT提供支持变得未知。

2025年5月,在哈佛地铁站候车的学子们。图/姚忆江

美国移民律师协会前副主席杰夫·约瑟夫(Jeff Joseph)提到,对于已进入OPT阶段的签证持有者而言,转学并不可行,因为一旦转学,其工作许可将被自动终止。

“如果你毕业后正处于OPT阶段,却转学到另一所学校,那将自动终止你的工作授权。”约瑟夫说。

尽管目前政策尚未落地,但方雅认为,特朗普政府对高校的频繁施压,已在无形中动摇了学术界的信心。她观察到,如今只要能提供签证支持的职位,往往“一发布就被疯抢”,竞争激烈,往往能达到数百人争取一个职位,比往年顶尖项目的博士申请都要困难。

一旦高校被迫削减对学生的资助,研究岗位、助教职位都会受到影响。致力于留在学术界的方雅表示,“特别是博士项目被缩减后,会连带影响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学术发展机会。”

“如果哈佛真的被取消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我也不会考虑转学,可能就直接回国了。”

在她看来,真正令人留恋的不仅是哈佛的资源和声誉,还有这座城市长久以来所维护的学术开放与尊重。“一个公平、自由的学术环境,不该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一些2025年秋季入学的海外留学生,开始迟疑是否要选择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

“最后我还是选择去英国。”俄罗斯留学生Gerenzel 拿到了牛津大学公共政策硕士(MPP)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MPA)录取通知书,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是拿了牛津全奖,二是担心特朗普政府的不稳定性。

(为保护受访者,刘若彤、方雅、张越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顾月冰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飞旭 黄诗韵

责编 姚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