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及2.6万户居民!去年以来,东湖区改造老旧小区88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0:07:00    

外立面焕然一新,停车位规范有序,花园景观赏心悦目……如今,漫步在南昌东湖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经过“微更新”的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24年以来,东湖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排水单元整治工程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共改造老旧小区88个,惠及居民2.6万户。

  从“脏乱差”到“净美畅”的蜕变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宿舍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曾经,这里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水电管网年久失修,经常出现停水停电的情况。同时,因排水系统不畅,一下雨,小区就变成 “积水潭”,居民出行如同 “过河”,车辆也时常被困。

  近日,记者来到该小区看到,停车位规划有序,沥青路面干净平坦,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通过同步推进环境美化与功能优化,小区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美畅”的蜕变。

  “现在路面平了,楼道亮堂了,停车位也多了,一系列改造改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说起改造后的新环境,小区居民蔡大伯竖起了大拇指。

  负责该小区更新改造的施工方负责人邓戎汗告诉记者,施工团队对5栋住宅外立面进行了全面翻新,完成地面沥青摊铺约2500平方米。“雨污分流改造被我们列为该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工程,通过新建雨水管网、疏通污水管道、增设排水立管等系统性措施,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小区的内涝和污水溢流问题。”邓戎汗表示,针对老旧小区空间受限的难题,施工方创新思路,通过拆除违建、拓宽道路、盘活边角地等方式,不仅新增了停车位实现车辆有序停放,还因地制宜打造了多处小微绿地和休闲广场。在景观设计上,团队精心搭配乔灌木和花卉,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显著提升了小区环境品质。

  微改造让“颜值”“内核”双提升

  走进京门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京剧墙绘、焕然一新的基础设施、整齐摆放的车辆以及平坦整洁的沥青路面。

  滕王阁街道子固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娜告诉记者,京门小区是江西省京剧团家属小区,建成于1999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的建筑外墙开始斑驳,墙皮逐渐脱落;屋顶漏水,每逢雨天,居民屋内便“嘀嗒”作响;停车位不足,居民们常因此发生口角,邻里关系变得紧张。

  随着东湖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工程的实施,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修缮后,该小区焕然一新。外墙不仅进行了全面翻新,还创新采用了新型保温材料和防水涂层,并在外立面增加了戏曲人物彩绘,不仅能有效隔热、防水,还让小区的京剧文化得以传承。

  “此次改造将原有水泥路面全面升级为平整耐用的沥青路面,大幅改善了出行条件。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项目团队通过科学规划,新增4处非机动车停车棚和275个机动车停车位,有效缓解了社区停车压力。”李娜表示。该小区还利用闲置角落增设文化长廊、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文化展示与交流空间,实现了“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

  “多点开花”跑出改造“加速度”

  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像这样的老旧小区改造,已在东湖区多点开花。针对老城区排水痛点,东湖区创新建立“分级管理、统一维养”机制,累计改造雨污管网超100公里,构建了“全分流、高效能”排水体系,并在部分小区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等新材料,延长管网寿命。同时,东湖区聚焦老旧小区“上楼难”问题,建立了“一盘棋”整体谋划、“一站式”报装审批、“一揽子”政策支持、“一条心”共建共管的工作思路,不仅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还持续精简优化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容缺审批”,审批时限压缩至5天,并创新“财政奖补随申随发”,减轻居民负担。去年,东湖区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1台,完工率全市第一;实施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112台。

  今年,东湖区将持续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及后期项目验收移交工作,确保已完工项目安全、合理、高效使用。同时,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电梯更新,排水管网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东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刘珑瑶表示,他们将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着力点,精准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小区居住环境和服务功能,打造管理有序、设施完善、舒适安全的老旧小区,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