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满载着165辆红旗汽车的货运列车从沈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鸣笛启程,驶向欧洲。这是中欧班列项目在全省首次采用综合保税区“前站式”集拼模式出口汽车,不仅标志着沈阳综合保税区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也为东北地区汽车外贸出口开辟了一条高效通道。

这165辆汽车来自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汽集团以往销向欧洲车辆的运输途径,是从长春一汽集团厂区出发,经公路运输到大连装入集装箱,再通过公路运输返运到沈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场站,搭乘中欧班列出境。
这种“迂回”模式不仅运输周期长,且仓储物流成本也较高。如今,沈阳海关创新推出了中欧班列综保区“前站式”集拼监管模式,着力提升中欧班列货物通关效能,让这批车辆提速出海。据介绍,此次发运也是一汽集团国际订单中首次通过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方式完成暂存装箱与通关出货。

4月下旬,这批车辆陆续抵达沈阳综合保税区,集聚完成后由非保税货物向保税货物以“区内直转”的方式转换报关,实现整批车辆一次装箱、一次查验、一次通关。沈阳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局副局长韩雪峰介绍:“这样一来,不仅加快了货物集结速度,而且通过海关在货物装箱前完成查验,免去货物二次掏箱环节,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企业出口不再绕路,得益于沈阳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作业能力提升、海关监管模式不断创新以及营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在沈阳市发改委支持推动下,沈阳空港经济区与中欧班列项目深度合作,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集货中心,在前期已投入使用一座集装箱堆场基础上,今年又建成了面积4万平方米的多式联运中心,能更好地满足国际物流作业需求;沈阳海关通过推动综合保税区“前站式”集拼、区港直通、区内直转等创新监管模式,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数据互通共享,提升卡口通关效率,单箱周转时间可压缩4小时,集装箱利用率提升15%,并大大节省企业报关时间;国家税务总局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税务局成立专家团队,围绕企业需求“一企一策”服务,快速响应诉求,提升出口退税效率。

沈阳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模式不仅适用于汽车出口,对单批次货量小、需要拼箱发运的小微企业更加利好,“零散货”也能享受“整箱价”,可为企业快速对接国际订单、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目前,该模式已吸引省内多家小微企业参与,预计可带动拼箱货量增长30%。
(辽宁日报记者 金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