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们要申请诉前保全”2025年4月,汉中某公司向法院递交了诉前保全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法院立案庭窗口人员接过材料后发现这一切源于18个月前的一次交易。汉中某公司向西安某公司供应了大批货物,将近190余万元的货款,但是西安公司却只付了150万,剩余40余万元的货款长期拖欠未付。经审核,汉中某公司诉前保全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遂裁定冻结了西安某公司40余万元的银行存款或其他同等价值的财产。经保全执行,实际冻结财产900余元,基本账户内并没有财产。
“法官你好,我们的基本账户被冻结了,现在有一个投标项目审核不通过,能不能申请解封?”西安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办公电脑的屏幕上看见公司基本账户无法正常使用,发现公司基本账户被法院查封了,焦灼地致电法院。
“你们和汉中某公司的债务具体是什么情况,拖欠的货款能否给清?”承办法官向西安某公司询问道。“我们不是故意拖欠,几个甲方的工程款都没到位,我们也无数次向汉中某公司的老板解释过,现在基本账户被冻结,投标项目无法进行,公司经营陷入停滞,员工工资和社保发放缴纳也面临困难……”西安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向法院陈述了面临的巨大困境。
这样的状况让承办法官意识到,公司员工的社保和工资没办法正常发放,在建项目被迫停止投标,基本账户持续冻结下去,冻结的不仅是账户,更是企业的命脉。账户里其实没有存款,但这条被冻结的“血管”,彻底阻断企业的“输血”功能,使债务清偿和企业存续都成为空谈。天平两端,关乎两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7月1日,西安某公司将盖章和签字确认的承诺书邮寄到法院,郑重承诺公司的基本账户如有大额资金流动时会主动接受监督,如恶意转移资产,甘愿承担法律责任!承办法官仔细斟酌着法律规定和案卷材料,不停地在思考:“基本账户承载着资金收付、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核心生产经营功能。冻结一个空账户,锁住的却是一家仍在运转的企业。若连保障基本经营和员工生计的通道都被切断,债务如何化解?企业生机何在?”
最终,法院裁定准许解除西安某公司基本账户的冻结措施!但须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当有大额资金流动时,西安某公司需先行向法院报备同意。
“司法不是冰冷的利剑,而是有温度的手术刀。”分管副院长强调“对仍在经营的企业,我们既要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也要以最小必要影响支持企业恢复‘造血’功能,纾困解难。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赢,才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勉县人民法院立足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精准把握司法力度与温度,持续深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的同时,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本案中,法院通过灵活运用“活封活扣”、动态监管等方式,既保障了债权人实现权利的可能性,又为债务企业维持必要经营能力、寻求履行债务创造了条件,生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今后,勉县法院将持续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在个案中践行合法保护、促进双赢的司法智慧,以更优司法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赵佳欣
责编:翟力强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