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高峰时段找不到地方停共享单车,要么人进地铁口,却被非机动车大军围困。”
“我们居民晚饭后在路上散步,‘车龙’阵延绵数百米,有时候只能从车行道上绕过去,缺少安全感。”
……
位于石泉路街道地铁七号线岚皋路地铁站紧邻住宅区、楼宇与商圈,也是众多“上班族”前往中心城区的重要枢纽,人口密度高,人流量大。近年来,伴随非机动车通勤需求的急剧增长,加之车站周边空间资源有限,能够开辟出非机动车停放点的空间十分有限,早期在地铁3号口西侧空地扩建B+R停车场已难以满足日常需求。多重因素叠加下,车辆潮汐式淤积、乱停乱放问题日益凸显,“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围堵”困境亟待破解。石泉路街道铜川综合网格积极落实“1+1+6”会议机制,依托该机制搭建平台,强化责任落实,注重长效管理,推动问题解决见行见效。
痛点变焦点:多元共治畅行通勤路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继续深度挖潜,进一步规范地铁口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石泉路街道铜川综合网格依托“多格合一”工作机制,按照“一事一班”原则,召集街道管理办、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街道城运中心、铜川综合网格工作站,部分居委会和居民代表、共享单车企业、区人大代表、交警二支队、网格服务队队长,同时邀请区建委、区绿化市容局等相关部门,实地勘察岚皋路7号线地铁1、2、3号口及管二小区通道周边交通环境,并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各部门打破壁垒协商议事,结合现场情况交流研讨。
破壁出实招:多位一体打造畅行路
各部门代表在会上作出回应,研究站外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并对增加停放点位、优化通道空间、落实管理措施、加大宣导力度等方面集思广益,切实发挥“多格合一”的协同治理优势,为非机动车治理找寻更优解。
“硬件”提升方面
科学增设停放点位,合理扩容,在地铁口等人流密集区域,合理规划并增加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满足市民停放需求;进一步挖掘1号口北侧空间进行合理化改造。
“软件”管理方面
建立“网格长+企业运维员+居民志愿者”三方巡查机制,每日早高峰、晚高峰实行“定人定岗”值守,设置引导标识,规范停车秩序,杜绝乱停乱放现象;加大文明停放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市民文明停车,提升规范停车意识。
“数据”赋能方面
在重点区域加设电子围栏,对超出范围的车辆实施“禁停预警”,与共享单车平台畅通对接渠道,加强对沿线情况的实时管理。
此次专项协商是铜川综合网格以“多格合一”机制统筹资源、凝聚共治合力的生动实践,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区治理中的创新探索。下一步,铜川综合网格将建立“旬研商、月调度”机制,推动停车规划落地、企业责任压实、执法监管常态化,以“小网格” 撬动 “大治理”,让通勤“最后一公里”更畅通、更安全,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治理网络再加密、服务效能再升级。
原标题:《如何畅通通勤“最后一公里”?多元协商破解“围堵”之局》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