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退税勾“未婚”秒拒!云南女子翻出8年“幽灵婚史”,冒名者竟是千里外陌生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0:20:00    

一、退税瞬间,37年单身突现“隐形丈夫”

2025年4月,云南文山市税务局柜台前,罗女士在个税退税申请的婚姻栏果断勾选“未婚”。点击提交后,系统弹窗如刀锋般刺入视线:“查询显示您存在配偶”。她反复核对自己37年的单身轨迹,指尖冰凉——“我连男友都没有,哪来的丈夫?”

视频截图

次日,当地民政局调出的档案让她浑身战栗:2017年6月,她“亲自”现身安徽马鞍山市民政局,与一名陌生男子完成结婚登记。证件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地址毫厘不差,但她从未踏足过安徽。“我的身份像被剪贴复制,粘在别人的婚姻上!”7月10日,她冲进文山市平坝派出所报案,声音嘶哑

二、人脸“连连看”击穿登记防线

面对质疑,马鞍山市民政局工作人员7月11日回应:“双方登记时均到场,身份证、户口本均为真实原件。我们只作形式审查,即肉眼比对证件照与本人相貌。”其坦言,若冒用者与罗女士照片相似度高,此类漏洞防不胜防

同日,安徽含山县公安局通报揭开谜底:37岁女子黎某涉嫌盗用罗女士身份办理婚姻登记,目前正被侦查。一纸通报坐实了这场横跨2000公里的“盗身婚姻”

事件通报

三、实名证件沦为“隐形嫁衣”

这场荒诞婚姻背后,是制度与黑产的叠加失控:

  1. 形式审查之困

“肉眼比对是当前婚姻登记的普遍流程,但相似容貌、伪造签名均可轻易突破防线。受害者往往需数年自证清白,甚至耽误购房、贷款等人生关键节点。”——法律专家指出。

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1. 信息黑产精准“投喂” 罗女士的遭遇仅是冰山一角。据公安部2024年数据,全国每年超2000起冒用身份登记类案件,其中婚姻冒用占比近三成。犯罪者通过买卖个人信息或伪造签名,精准“投喂”审核漏洞。

四、维权窘境:撤销易,追责难

尽管马鞍山市民政局承诺“核实后将撤销登记,不影响罗女士再婚”,但核心追问仍在回荡:

  • 谁为八年盗用担责? 黎某如何获取罗女士全套身份信息?是否存在地下产业链支撑?
  • 成本转嫁受害者 罗女士被迫跨三省自证“未婚”,而冒名者至今未公开露面。法律界人士直言:“撤销登记只是开始,信息泄露源头追查常陷僵局”。

“当婚姻登记沦为‘人脸消消乐’,我们的身份安全还剩几道锁?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