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届南方科技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20:2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通讯员 冯朗 傅少红

5月18日,首届南方科技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第一科研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会议聚焦“智能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研讨会上举行了南方科技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授牌仪式。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南山区委常委、副区长夏雷,《中国教育报》常务副总编张圣华,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主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志锋,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总校长、翠园中学校长郭玉竹,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育才实验学校书记、校长龚振,南方科技大学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王佩东,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校长肖毅,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珺,南方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夏文斌等出席研讨会。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凌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姜虹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南方科技大学作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和“深圳市思政教育示范校”,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和思政课建设,鼓励、支持、引导思政课教师把握智能时代教育发展脉搏,守正创新赋能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希望此次研讨会汇聚各方经验和智慧,与各共建单位一同探索智能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凝聚强大的思想引领力。

张圣华指出,中华文明历来重视道德建设,从西周“敬天保民”到宋明理学,从革命文化到新时代思想,思政教育始终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核心载体。他强调,思政教育需锚定育人目标,重视知行合一,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实现价值内化。

陈志锋分享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五维”和“五链”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他指出,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确实已经成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从技术重构教学场景、数据驱动精准育人和跨学段跨区域的云端协同发挥着突出作用。

随后,姜虹、张圣华、王卫权、夏文斌为南方科技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授牌。两批成员单位共17家,包括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二小、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石岩外国语学校、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中学、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长源小学、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坪山学校、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实验学校、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深圳市南山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深圳市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等。

在研讨会环节,王卫权以“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为切入点,阐释数字技术对思政教育的变革性意义。夏文斌提出以“大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推进路向,构建“大格局”“大师资”“大课程”“大教材”“大平台”五维路径,推动思政课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跃升,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在交流研讨环节,来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的代表围绕“智能时代思政课主旨要义”和“智能时代思政课方式方法创新”两个专题展开深入交流。

建校以来,南方科技大学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教学作为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22年学校被评为“深圳市思政教育示范校”,2023年获“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牵头高校”授牌,今年3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部署,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支撑+文化协同”的全方位育人格局。近年来,学校开设“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等特色思政课程,打造“重走长征路”“科技筑梦”等品牌实践项目,并联合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编撰《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等丛书,推动跨学段思政资源衔接。此次研讨会是南方科技大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理论探讨、教学展示等方式凝聚共识,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深圳智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