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妈妈,为什么给烈士爷爷送坚果?”母亲的答案令人泪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8:24:00    

4月4日早上9点半,记者来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前来祭奠的人很多,门口排起了长队,人们有的提着果篮点心,有的捧着精心包装过的花束,公墓现场也提供了免费菊花,可以按需自取。

尽管来祭奠的人很多,但公墓仍安静得可以听到虫鸣。陵园中有一树樱花正开得灿烂,樱花树下,英魂长眠。

墓碑排列整齐而严谨,每个烈士墓碑上都有一个二维码,通过这些小小的二维码,人们可以读到烈士们的过往,短暂地触摸他们曾经炽热的一生。

在这里,记者读到了这些故事,有一对烈士夫妻,他们潜伏敌营13年,于同一天被捕,也在同年同月同日慷慨就义;有一位牺牲的烈士是个18岁的女孩,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如果她生活在现在,应该是一个刚刚完成高考,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吧……

“他们已经没有亲人了,

但我不想让他们被忘记”

临近中午,公墓里烈士墓碑前的鲜花上水珠闪烁着光芒,碑身也一尘不染,在阳光下更是黑得发亮,像是被人精心打理过。

“我不是他的亲人”, 一位男士俯身在墓碑前放了一朵白色的菊花,这位男士说:“也许他们已经没有亲人了,但我不想让他们被忘记。”他是专程来这里祭拜烈士的,每年都会来,他静静地在墓碑间驻足,仔细端详每个墓碑上篆刻的名字,似乎是想把每个人都记在心中。

“新中国的历史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午后的墓园愈发安静,在陵园深处,记者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墓碑前。他说自己的父亲也安眠于此,每年祭拜完自己的父亲后,他都会在这个园子里再停留一段时间,去看望下其他的先辈,“这里睡着很多对中国作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说看着他们就好像看到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缩影。

“我们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很多事情,如今看着祖国各方面变得强大,会觉得历史终于走到这一步了。”‍‍‍‍‍‍‍他言语间是止不住的感慨,也许在他静静伫立的片刻,时光也悄悄停滞,翻阅他心里中沸腾的过往,而后悄悄留下了岁月的皱纹。

“我们是记忆小分队”‍‍‍‍

在墓园里,记者总是时不时遇到这样的一家三口人,他们穿梭在墓园中不停地擦擦洗洗,忙碌而有序,“我们刚刚把西边的墓碑擦完,就过来这边了。”女孩已经是高中生了,一边擦着墓碑一边对记者说,她擦得很仔细,墓碑的每个角落都不会落下,她说:“我们生在和平年代,需要做一些事情铭记历史。”

后来记者得知,这已经不是他们家第一次来这里扫墓了,“去年我们遇到了同样自发为英烈扫墓的朋友,于是大家就建了个群,约着一起来。”女孩的母亲说着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群,名叫:记忆小分队。

群里一共有7个人,在生活中他们没有任何的交集,然而每年清明节前后,这个群都会活跃起来,他们相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都觉得这很有意义,所以今年又约着一起过来了。”

“希望让女儿记住,没有他们,

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

樱花树下的墓碑前,一大一小穿梭在墓碑间的两个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与静静伫立在墓碑前的烈士家属不同,她们在每一块墓碑前都会停留,在墓碑前轻轻放下一些东西,凑近一看发现她们放的是坚果,于是记者问这位母亲,为什么要放坚果呢?

“因为坚果小鸟也可以吃,不会浪费”,这位妈妈告诉记者,自己做这些是为了给女儿做好表率,让女儿从小就知道没有这些英烈,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看着小女孩拎着装满坚果的袋子,跟在妈妈的身后,认真地在每一个墓碑前放下一捧捧坚果,这一粒名叫爱国的种子,已在她的小小的心灵里发芽。

这似乎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明节,人们却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先烈。然而这也不是普通的一天,这一天记者看到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爱国,是如此地具体而又深刻。墓碑是活着的历史,英雄的灵魂,也会因一代代人的记忆而永垂不朽。

BRTV新闻

记者:张靖琪 杨雅淇

来源: 北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