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总额较2021年高峰缩水近70%。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 “资本赋能:Bio-AI驱动生命科学新生态”大会上,多位投资人对中国商报记者直言,医疗投融资寒冬还未见明显好转迹象,期待“AI+医疗”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刺激。
“AI+医疗”会吸引资金吗
2025年开年至今,在资本市场上,医疗板块仍然处于低迷期。数据显示,春节至今,在A股市场上,生物制药板块下跌27%,医疗器械下跌14%,医疗服务下跌14%。另外,医疗企业在A股的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连续三年大幅腰斩。
需要注意的是,DeepSeek出现后,在港股市场上,医疗板块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国方创新合伙人韦亚光表示:“AI确实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2016年前后,大家就在做很多AI影像筛查检测方面的东西,包括肺结节筛查,还有心内科CT-FFR等。但是在原来医疗环境里的应用更多是个效率工具,谁是付费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今,AI能做出人做不出来的新靶点,能预测出相应的分子构象、相应的特性,做出很多现在的人做不到的事,那付费就不会成为特别大的问题。我们很期待,AI能给制药、健康保健环节带来很大影响。”
奇点控股董事长、灵犀科技董事长姜琳杰认为:“从创新药的角度看,人工智能出现后,国内的药企在某些点上进行了创新,得到了国际认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新药、创新药会处于上升周期。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医疗数据资源,为医疗大模型提供了基础。这些数据涵盖了患者的病历、影像、检验检查结果等多维度信息,能帮助模型更好地学习和优化,这是我个人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
DeepSeek出现后,医疗行业多家企业纷纷宣布,已接入或关注DeepSeek应用。也有投资人提醒,需警惕看待医疗行业的“AI热”现象。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数据的积累要更丰富。”清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煜表示,“但是,国内的数据结构积累还需要进步,商业化进度还在初级阶段,数据的完整度、准确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弘盛资本创始合伙人江厚佳认为,DeepSeek出现后,部分医药公司靠炒概念将估值提高,但DeepSeek与业务的实际结合能产生怎样的商业价值,需要投资人理性判断。
医疗市场长期仍有较大潜力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5日,在257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生物医药企业中,仍有超过100家企业预计业绩亏损。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坦言,如果企业业绩不佳或者目前难以取得突破点,在投资和融资方面也会承压。目前,医疗行业投融资情况还未看到特别好转的迹象。
部分企业早已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50%的生物科技企业账上现金不足10亿元,部分企业已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暂停研发或变卖管线。
不少投资人、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新技术、新成果将给医疗行业带来新机会。
博行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垒表示:“过去这几年,一级、二级市场都比较冷淡,很大的原因是产品价格经过集采,被打压得非常厉害。据我们观察,医保持续控费是肯定的,但是对头部医疗企业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以较低的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如果企业手握的是高毛利的产品,哪怕价格下降,企业也能保持正常利润的状态,这对想要取代进口的企业来说是有利的,我们未来也会持续关注以创新成果取代进口产品的高毛利企业。”
“这些年,中国在CAR-T领域里已经批了很多产品,我们也看到了在美国才获批的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产品,在北京也有一家企业拿到了批准文件。”松禾资本合伙人张冲表示,“我们认为,干细胞、免疫细胞,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5到10年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浪潮。”
陈垒也表示,医疗大环境没有变化,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GDP提高都决定了大家还在对医疗持续投入,再加上进口取代趋势逐渐加强,从长期来看,医疗市场仍然具有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