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亚圣象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亚圣象”)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大亚圣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34990.58万元,同比减少18.09%;实现净利润13534.95万元,同比减少60.47%。面对营收净利双降的“窘境”,大亚圣象在年报中依然持乐观态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内需疲软的双重挑战,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规模和产业链配套优势,加快产品创新,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市场逆境中保持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比于行业下行周期引发的业绩承压,大亚圣象年报中部分财务指标更值得探究。一行行数字背后,折射出这家“木业巨头”似乎陷入战略迷失阶段。对于大亚圣象总裁、董事长陈建军来说,难度不小。

行业周期拖累主营业务
身处行业下行周期,大亚圣象已连续3年呈现营收净利双降状态,2024年多项数据下滑幅度进一步增大。近3年财报显示,大亚圣象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下降15.86%、11.29%和1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29.38%、20.84%和58.22%。其营业收入已从最高峰的87.51亿元下降至53.5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从超6亿元下降至不足1.4亿元。
对于业绩疲软的主因,大亚圣象在年报中归咎于外部环境影响。一方面,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生产端产量基本饱和,销售端发展与房地产相关性大,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地板行业市场规模近年缩减。另一方面,木地板行业近年来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与运输成本不断提升、同质化竞争严重,以及木地板替代品的发展、环保不达标等因素,导致木地板零售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
大亚圣象还在年报中指出,营收减少18.09%的主因是主要产品销量下滑及销售单价下降,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毛利率进一步承压。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大亚圣象营业收入中有61.29%来源于木地板业务,该业务与新建商品房装修、二手房翻新需求紧密相关,下游房地产行业销售相对低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板企业的业绩。记者注意到,大亚圣象的主要竞争对手已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德尔未来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8000万元至12000万元;菲林格尔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4500万元至-2600万元。如果行业周期继续下行,大亚圣象或将面临亏损问题。
资金问题映射经营困境
大亚圣象的现金流管理成为年报中的亮点,数据显示,其报告期末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7.35亿元,同比增长11.45%。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能够实现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应付账款周期延长与票据结算比例提升。
不过,优秀的现金流管理难掩其资金问题。截至报告期末,大亚圣象货币资金余额超2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24.84%。尽管仍在财务稳健的合理范围内,但货币资金利用效率偏低问题已经显现。其中,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扩大近两倍,显示企业在产能优化、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尚未转化为业绩增长动能;存货周转天数大幅增加,资产运营效率指标恶化,表明行业景气度下行已渗透至企业经营“毛细血管”。
与此同时,大亚圣象利息费用显著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其2024年利息费用高达1521万元。相比之下,菲林格尔账面货币资金为约1亿元,利息费用却仅有约100万元。除利息费用外,大亚圣象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也直线攀升,年报显示,2024年末,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超16%。其中,3年及以上应收账款余额高达3.39亿元,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接近1.22亿元。
此外,拥有大量账面资金的大亚圣象却出现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股份的情况。截至2024年底,公司控股股东大亚集团(持有2.54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6.44%)合计质押1.89亿股股份,占其持股比例的74%,占大亚圣象总股本的34.5%。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不仅影响公司股价和控制权稳定性,更有可能诱发掏空上市公司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大亚圣象经营风险问题也较为突出。企查查数据显示,其共有71条自身风险,包括司法诉讼7条、监管措施2条、经营风险62条,其中经营风险占比为87.32%。截至报告期末,因合同纠纷等风险,大亚圣象有超过543万元银行存款遭冻结。
未来突围方向发展乏力
展望未来,大亚圣象表示,公司发展战略是以地板和人造板两大主业为核心,以新能源产业为驱动,深度推进大家居、绿色发展、数字化创新、国际化四大战略,拓展企业未来增量发展空间。大亚圣象方面将国际化和数智创新作为重点“突围方向”,分别视为战略前瞻和战略支点。
然而,从2024年财报来看,这两大方向均存在发展乏力的问题。大亚圣象很早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但出现了美国子公司被电信诈骗300多万美元的事件。从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来看,2024年,国外市场仅贡献了12.98%的营业收入,低于华东、华南和中南三大国内市场的营收贡献;国外市场的毛利率也仅为22.8%。这表明,大亚圣象开拓国外市场的脚步似乎过于缓慢。
创新方面,大亚圣象去年投入大幅度下滑,或将影响其数字化创新战略发展。年报显示,其2024年研发费用为1.02亿元,同比下降19.83%;研发人员数量同比下降7.91%,其中40岁以下中青年研发人员下降数量最多。大亚圣象去年推出的多款科技新品,如倍护科技地板、防水地板等,市场反应平平,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产品创新对其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限。
大亚圣象对新建的铝板带和电池箔项目抱有高度期待,年报中表示,“充分发挥公司的资金优势、产业建设、运营经验与内部核心优势,实现公司在电池箔铝加工领域的产业布局,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助推上市公司双轮驱动发展,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不过,电池箔项目自披露以来,外界质疑声不断,深交所去年曾发关注函询问投资合理性。并且,该项目投资数额大、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助力大亚圣象业绩“重回巅峰”。要想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新突破,大亚圣象或许要在战略方向上深度思考。
江苏经济报记者 金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