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张家口市大数据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30%,“算力王牌”是怎样炼成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27:00    

张家口市大数据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30%

“算力王牌”是怎样炼成的

30%以上!这是近年来张家口市大数据核心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

大数据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核心城市,截至目前,张家口市建成和投运数据中心项目30个,投运服务器172万台,算力规模达2.91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居全省首位,成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日前记者航拍的张家口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该基地近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大数据企业落地。(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 乘“云”而上,算力底座不断夯实

在怀来县地图上,将东花园镇、桑园镇、存瑞镇三点连接,形成的三角形,正好勾勒出秦淮数据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同城三点四基地”产业布局。

“2017年,秦淮数据投资60亿元在东花园镇建成新媒体大数据产业基地,开启怀来大数据产业先河。”秦淮数据基础设施运维一部负责人韩宝良说,数据中心的选址要求极为严格,气候、交通、能源等都有相应指标,而怀来恰恰能满足这些要求。

新媒体大数据产业基地建成后,业务量突飞猛进,秦淮数据看到商机,把数据中心规模越建越大。2017年到2024年,秦淮数据在当地的累计投资额达146亿元,新建3个基地,IT容量从最初的20MW发展到近500MW。

除了秦淮数据,阿里云、腾讯云、中国联通等大数据头部企业也纷纷入驻张家口,算力底座不断夯实。

数据中心的基础是电力。24小时不间断处理数据的服务器,需要实时进行散热降温,由于能耗高,被称为“电老虎”“不冒烟的钢厂”。

应对“绿色大考”,秦淮数据主要采用“玄冰”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为服务器降温。“目前,基地近几年的年均PUE值(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始终保持在1.21左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韩宝良说,凭借数十项节能技术的应用,新媒体大数据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持续节能降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断刷新“绿色标准”。张家口市是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光富集、绿电充沛,能为大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的电力来源。

“我们不断深化大数据产业与可再生能源联动发展,2024年实现全市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30%,数据中心每消费3千瓦时电中就有1千瓦时是绿电。”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主任孙军表示。

乘“云”而上,“算”启未来。近年来,张家口加快形成以怀来县、张北县、宣化区、经开区为主的“一廊四区多园”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4个项目入选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示范项目,6个项目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国家发改委认定的12家数据中心骨干企业中,有9家在张家口落地数据中心项目。

2月8日航拍的张家口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 从0到1再到N,大数据产业聚链成群

3月27日上午10时,一辆载着两套数据中心专用温控设备的卡车从河北英维克科技有限公司驶出,10分钟后,抵达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

河北英维克母公司位于深圳,正是看中了怀来县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于2019年在怀来注册了子公司。

“一套温控设备有7吨多重。”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杰介绍,随着怀来及张家口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业务量从2019年的200套增加到目前的2000套。

从0到1再到N,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在怀来县,已实现温控设备、光纤、机柜等大数据装备的本土化制造。

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上,张家口积极发展大数据装备制造、大数据应用等上下游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数据产业由链式发展向聚链成群加快转变。

3月23日,在宝德数坝数字产业(河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对新组装完毕的服务器进行系统测试。这是我省首条本地化服务器生产线,填补了全省大数据产业链中装备制造行业空白。

“服务器的实际使用寿命在5年左右,仅张家口区域每年需要更新的服务器就有近百万台,服务器市场的潜力非常大。”该公司董事长谢崇杰表示,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公司发展增添了底气。

助企强企举措连放“大招”,张家口推出新招引项目“项目管家”和已落地项目“领导包联”机制,为大数据装备制造企业在用地用房、生产经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支持。

如今在张家口,宝德数坝、河北乐宁、易特数字、英维克等大数据装备制造企业先后投产。张家口已具备年产服务器20万台、PC机24万台、机柜3万架、服务器回收60万台的生产能力。

2月25日,位于怀来县的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工作人员在巡查设备运行情况。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 融合应用,“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加速涌现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对算力要求更高的新应用,正在推动张家口算力结构的改变。

张家口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焕平表示,张家口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注重服务器数量,更关注智能算力水平。今年,张家口计划投运标准机柜突破60万架,算力规模达到5万P以上,智算占比超过70%。

在京张高铁张家口站南侧,规划算力能力超5万P规模的张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项目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一期计划今年6月底投用,提供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标注、大模型训练等业务,并配有1.3万平方米的运维楼,为创业软件企业提供孵化器。”张家口中明算力中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总监张伟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距北京一小时可达的首个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可有效承接京津冀区域科研机构、互联网公司算力需求。

数据要素价值不断释放。在张家口市区主要路口,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经测算,路口的通行效率提升20%。

算力支撑,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4月2日,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废钢管理部,一辆辆满载废钢原料的卡车排队驶入车间,废钢定级系统自动拍摄废钢原料卸载画面,全程无人接触,就能完成废钢定级。

一块钢,从原材料倒运、入炉,到钢坯、钢板的生产,再到钢卷直至精密合金零件的成品装车发运,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已研发并应用了多个智能模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AI+钢铁、AI+交通、AI+金融……强大算力加持,为产业腾飞插上数字翅膀。

王焕平表示,蓄力打造全国算力高地,张家口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12个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开发力度,谋划项目、用好政策,让大数据成为张家口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记者 王雪威、郭晓通、刘冰洋)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马磊

■校对/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