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二六班外传》分享会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20:43:00    

4月20日,由北京人文在线出版公司主办的《高二六班外传》图书分享会暨签售会在北京举办。本书作者、80后作家牛一毛与《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编辑黄西蒙围绕青春文学、成长记忆等话题展开对谈,吸引了众多读者到场参与。

笑泪交织的青春叙事:探讨成长的AB面

《高二六班外传》以两位“差生”陈星海和肖珂的高中故事为主线,通过三十多岁主人公的回望视角,展现了青春中的欢乐、懵懂、挣扎与遗憾。活动伊始,牛一毛分享了创作初衷:“我想写的是普通人的史诗,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差生’故事里,往往藏着更真实的青春。”他坦言,书中“笑中带泪”的风格并非刻意设计,而是对青春本质的还原——“欢笑与疼痛本就共生”。

黄西蒙从评论视角指出,这种“喜剧外壳+悲剧内核”的叙事更能引发当代年轻人的共鸣:“在绩优主义盛行的时代,读者更需要看到不完美的青春。‘差生’的逆袭故事不仅是对模板化校园叙事的挑战,更是一种对多元成长路径的肯定。”

消失的人与抵抗遗忘:文学为普通人存证

谈及书中“突然消失”的角色肖珂,牛一毛表示这一设计意在表达青春的无常感:“每个人生命中都可能有一个‘断联’的肖珂,他们留下的空白恰恰构成了记忆的深刻印记。”黄西蒙则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反映了特定代际的人际关系特征:“在社交媒体时代,‘蒸发’的同学或许更多,但文学为这些消失的普通人提供了永恒的存证。”

活动中,两位嘉宾还就“青春怀旧的真实性”“Z世代与80后青春体验的差异”等话题展开讨论。牛一毛强调,回望青春时需警惕过度美化,但“文学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同时承载理想化与残酷性”;黄西蒙则认为,怀旧作品的共情力源于对人性普遍性的挖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青春的迷茫与热血是相通的”。

在观众互动环节,读者们踊跃提问,从创作细节到青春感悟,现场气氛热烈。当被问及“如果改编电影该如何选角”时,牛一毛笑称:“陈星海需要一张‘不服输的脸’,肖珂则要有‘让人念念不忘的气质’。”黄西蒙则为本书即兴创作副标题——“《谁偷走了我们的肖珂》”,引发全场会心一笑。

活动最后,牛一毛为读者签名留念。许多读者表示,这本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那些被忽略的‘差生’故事,恰恰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关于《高二六班外传》

本书是牛一毛继《北漂寓言》《好人好梦好月亮》后的最新力作,以细腻的笔触还原高中生活的鲜活细节,被誉为“一部写给普通人的青春史诗”。(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张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