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走出“汗水经济”,工匠精神何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9:40:00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工匠精神是持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实践需要。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长城、故宫宏大壮观,四羊方尊、“马踏飞燕”精美雅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多少独具匠心的中华瑰宝,就有多少不可磨灭的工匠精神传承。中华工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实现者、体现者,他们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体现。一部中华工匠史就是一部中华工匠的精神史诗。赓续中华文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我们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筑牢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不可或缺。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线技工,特别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短缺,这已成为阻碍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一大难题。工匠精神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核心动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变量。把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要推动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劳动者“择一事终一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工匠精神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财富的丰盈与精神财富的充实同样不可或缺。从精神层面来看,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典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敬业”和“诚信”的要求高度契合;从物质层面来看,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创造”,由“制造执行”变为“创新主导”,工匠精神能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不是工匠大师特有的殊荣,每一个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的劳动者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推崇工匠精神的氛围,不仅是尊重劳动、知识和创造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研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从而更好激励劳动者自觉把个人成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这是一道重要的时代课题。

(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

原标题:《走出“汗水经济”,工匠精神何为》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于颖

来源:作者:郭戎静 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