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钢铁集团安阳基地冷轧(公司)作业部生产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
八拼八抢建强市 奋勇争先谱新篇
洹水奔涌向“新”行
——我市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景透视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殷墟之上,洹水之滨,商王成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箴言,穿越3300年时空,激荡着今日安阳新兴产业的澎湃春潮。
从光伏板在太行山麓铺就“蓝色海洋”,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昼夜轰鸣;从生物医药实验室解码生命奥秘,到新材料产业园锻造“工业筋骨”……安阳的产业棋盘上,每个落子都饱含深意。
走进河南钢铁集团安阳基地冷轧(公司)作业部,0.15毫米厚的冷轧硅钢薄如蝉翼;在30公里外的旭阳光电,十代高端显示盖板玻璃项目(二期)成功点火,曲显3D实现量产,填补了全省高端显示新材料领域空白;安阳锻压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合作,制定了锻压领域4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在世界叫响“中国锤”;“安阳造”超级电容炭,助力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高晶铝材每15秒产出一只铝合金轮毂,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祥云飞龙再生锌铸件核心技术独占鳌头,“湿法炼铅技术”系国际首创,“锌萃取技术”国际领先……这座千年古都正以创新为笔、以产业为墨,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上挥洒出一幅“老工业基地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壮阔画卷。
近年来,我市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12×5×9”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矩阵,全面推行群链长、群盟长和链主企业“双长一主制”,以“群链长+专班”“图谱+清单”“群盟长+链主”“指导+服务”为推进机制,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引擎、新支柱、新主导,坚持战略导向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8年的4.1%提升到当前的13.9%。一个“新”字,搅动安阳城市发展“一池春水”。
红旗渠畔,光远新材从细纱到超细纱,从薄布、超薄布到极薄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细电子纱和超薄电子布制造基地。内黄县,翔宇医疗晋升为国家级链主企业,“链”动上下游企业近百家,百亿级康复产业医疗设备产业带在这里悄然崛起。北关区以无人机产业园、蓝天实验室为主导实施智能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新提升。龙安区、高新区、安阳县发力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深耕细分领域,助力我市百亿级产业群链发展。滑县、汤阴县、殷都区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过去‘捡到篮里都是菜’,现在‘提着篮子选好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指着产业地图说,安阳新兴产业集群化指数连年提升,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实现新提升,展现新作为。
洹水奔流,不舍昼夜。暮色中的殷墟博物馆,“数智人妇好”现身、数字化召唤甲骨文“回家”、裸眼3D和LED成像技术让文物开口“说话”,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恰是安阳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体现,这片诞生过《周易》智慧、浸润着红旗渠精神的土地,正以“日日新”的姿态,在新兴产业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阳篇章。

资料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摄于安阳殷墟博物馆一楼大厅。(安阳融媒记者 李中华 摄)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