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女皇武则天害相思病竟“看朱成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30 16:16:20    

朱碧,我很欣赏的女作者。在《后宫甄嬛传》中,甄嬛的贴身丫鬟一个叫流朱、一个叫浣碧。我第一时间就把她们整成了“朱碧”。流潋紫后来解释:“看《天龙八部》,受到启发。阿朱和阿碧,都是慕容复的丫鬟。”莫非,金庸老先生是将朱与碧搭起来的第一人?非也,中国古代的文人早有使用。


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客》),是最早发现“看朱成碧”的文学出处。后来,“看朱成碧”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而且,也可以说“看碧成朱”。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呦。流行度很高嘛。


将“看朱成碧”发扬光大的,还有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还是一位皇帝,而且还是一位女皇帝。聪明的朋友,一定知道那就是武则天。这么一位奇女子,大家只知道她如何呼风唤雨。哪怕来到这个时代,武则天准是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女强人。“看朱成碧”,在武则天的《如意娘》中有所提及: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大概是说:我魂不守舍的,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对夫君日思夜想,结果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武则天纵为皇帝,也有儿女情长的时候啊。


看朱成碧,按照现在的说法——那不是色盲吗?患者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将信息混合在一起。所以,大脑分不清是红光、还是绿光。再次的非也,这里的“看朱成碧”完全是艺术的手法。利用“朱”、“碧”在颜色上的极大反差,构成强烈感情的冷暖对照。这般泪眼婆娑,“绿肥红瘦”的伤春。


想不到,武则天也会为相思愁苦而憔悴不堪;还会哭得一塌糊涂。你看你看,石榴裙染着的都是斑斑泪痕。这里的“君”所指何人?是第一任丈夫李世民吗?估计不像。武则天并不爱李世民,嫁给他不过因为政治需要。这首诗应该是武则天写给第二任丈夫李治的,而且绝对是在她掌握政治权力之前。


春风得意之际,谁会写些凄凄惨惨的诗句?大家对《如意娘》的评价: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个人认为,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们看到了武则天不为人知的一面——竟如此女人。最后,就是知道“看朱成碧”的人决不是色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