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猪仔”是广东的一个俗语,大意就是被人欺骗,事实与预想的不一样。
“卖猪仔”的俗语源自19世纪美国的淘金热,在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因为金矿的发现,让美国的资本家们纷纷组建采矿公司,而随着西部的开发和淘金热潮的牵引,劳工的紧缺是美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于是资本家们便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人口众多的中国。

鸦片战争后,满清朝廷的腐朽和软弱让外国侵略者看清了中国的样貌,当时的外国侵略者们不仅通过满清朝廷大肆的掠夺中国的国土和资源,还在广东福建沿海口岸成立各种皮包公司,诱使中国人以“卖身”的方式成为资本家的奴隶,“去金山淘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事例。

在外国资本家与满清政府联合宣扬的浩浩荡荡的“金山淘金”的热潮下,大批的中国人以极其低廉的“卖身”价格,成为了“猪仔”,被美国人送到了美国的西部,开始了其悲惨的生涯。其中甚至有很多人为了“淘金”的发财梦,而不惜向蛇头赊欠船费,以彻底变成对方奴隶的代价,登上了去往“金山”的船只。这轰轰烈烈的华人淘金热潮,在美国人眼里,被看作为“又一次的非洲奴隶贸易”。

在1849年到1882年,已有超过三十万的华人被“卖猪仔”到了美国,这些人里,以广东福建地区的人居多。这些怀揣发财梦的中国人,在登上了通往“金山”的船只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其实不一样。在到达美国之前的航行途中,这些华人“猪仔”就因为船上恶劣的环境而死去了十分之一。
“猪仔们”密密麻麻的挤在狭窄的底舱里,每个人脚上都锁着锁链,而船舱里屎尿满地,恶臭熏人至晕。船只到岸后,全部人基本都难以站立,他们被皮鞭驱赶着上岸,被人塞进一个大麻袋里,让想购买劳工的资本家们相互讲价购买,然后像“猪仔”一样一个个过磅,资本家们一个挨一个麻袋的踢过去,用来验证这些“猪仔们”是否还活着。

就这样,数量庞大的揣着“淘金梦”的华人,成为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廉价劳力,他们用自己的血泪,推进了美国蓬勃的发展,却只是美国人眼里“最下贱的第四等人”。在美华工终其一生很少有能回归故土的人,他们年轻力壮的被卖到美国,却在长期苦力劳作中被压榨致死,只有极少数的人熬过这样的苦役。

在当时,这些“猪仔”华工在美国受到的歧视是罕见的,他们不仅被美国的资本家长期压榨,还受到美国普通民众的仇视,华工的勤奋廉价让他们感觉到了威胁,在19世纪的八十年代,美国出台了《排华法案》,这样的歧视法案对于一个号称民主国家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揣着“淘金梦”到美国发财的华人代表了中国那一段黑暗的血泪史,但后来的一些电视影像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却或多或少将其淡化了,像广东影视剧里著名的“金山阿伯”,很多时候是“水鱼”的别称,也就是“羊牯”,大都傻傻的容易被骗,他们劳苦一辈子好不容易的回到家乡,却都被人看作是在美国发了财回来的,于是很多贪财的女骗子就专找“金山阿伯”结婚,骗了钱财后就脱身走人。

“卖猪仔”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不仅说明了一个国家在贫弱时是受到如何的欺辱,同样的,在当时人性思想上的贫弱表现,也说明了一个民族强大需要的基础,如今像传销这样缥缈的“淘金梦”,仍然可以吸引众多梦想“淘金”的人加入,这点是尤为值得重视和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