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简称“陕”或“秦”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因地处陕县以西,故称陕西
至清朝末年,陕西省辖七府和五直隶州。
七府:西安府、同州府(渭南)、兴安府(安康)、凤翔府、榆林府、延安府、汉中府
五直隶州:鄜州(富县)、商州(商洛)、邠州(彬州市)、乾州、绥德
置
—
乾州
因唐高宗葬县北梁山,陵称“乾陵”,乾县的名字从此开始。
至元元年到至元二十一年,先后撤销奉天、好畴两县,其境域并入乾州,州牧亲民自此始。是时,永寿复归乾州,州亦领辖三县:永寿、醴泉、武功。
乾州在元仁宗前,上隶陕西行中书省安西路;仁宗后,归属安西路改置之奉元路。
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乾州属之,州仍领三县。
嘉靖三十八年,割醴泉县直属西安府。从此乾州只领永寿、武功二县。
雍正三年,乾州成为“直隶州”,辖永寿、武功二县。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456680人,2021年,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81亿元。
唐德宗建中元年,德宗皇帝采纳了国师桑道茂谏言,扩筑奉天城,令京兆尹严郢带领军士及民众数千人扩建县城,城土用石灰、砂子、硝根混合组成,名“三合土”,城分内外两部分。子城(内城、奉天旧城)周长5里;罗城(外城,扩建之城),周长10里,高2丈2尺,壕深2丈,宽3丈。外城内有马道宽3丈,城门4个。
明太宗洪武元年重建城垣。万历二年,以砖包砌城墙。明万历二十年,增开小东门、小西门。明崇祯五年补筑城墙。
清康、乾年间,重修州城,城墙约高3丈2尺。东曰紫阳,西曰跃清,南曰新泰,北曰储胥,小东门曰好時,小西门 曰率西。

乾州城
城门具体位置
储胥门:今城墙公园北门
好畤门:今桥东街交东环路口
紫阳门:今东大街交东环路口
新泰门:今南环路交乾武路口北
跃清门:今西大街乾县二中西南
率西门:今步家巷乾县一中东南
商州
《史记·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商,国名也。
元代仍设商州,初属安西路,后隶奉元路。
至元元年,撤上洛县由商州直辖,丰阳、乾佑二县旋复旋废,商州只领洛南一县。
明初仍设商州,领洛南、丰阳县。
洪武七年,以户口太少,降州为县,同时降丰阳县为巡检司,将洛南县改属华州。
成化十一年,升商县为商州,属西安府,增置山阳、商南二县属商州,同时将洛南、镇安二县划归商州。
清初商州沿袭明制,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四县,属西安府。
雍正三年商州升为直隶州,直属陕西省布政司。
2021年,商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56亿元。截至2021年,商洛市常住人口202.7万人。
元代安西路判官督义兵,万户寡骨里对城池进行拓修。其时城池南北二里半,东西长五里,城壕深二丈,城墙高二丈五尺,其形如白鹤飞翔,楼阁高耸,前对龟山,谓之“龟山鹤城”。辟建城门三座,东门称为“瑾阳门”,西门名为“靖羌门”,南门叫“镇远门”,西南另设水门一座,取名“靖顺门”。
明洪武间知县陈荣祖重修,成化中期知州孙昌复修。成化十八年吏目刘玺督工,以青砖砌封城墙外层,嘉靖二年,通砌以砖。
隆庆元年,增高城墙五尺。
万历四十四年,再修城门和水门。至明末,砖城城围五里三丈,墙高二丈二尺,女墙五尺,共二丈七尺,墙底阔二丈,顶宽一丈二尺,有垛口一千六百六十口,墩台一十七座,角楼四座,腰铺二十一间,东西北三面城壕俱深二丈,城南因近州河无壕。

商州城
城门具体位置
靖羌门:今西街交工农路口
觐阳门:今东街交东环路口
镇远门:今莲湖公园东门中心街口
邠州
元朝,正大七年,邠州为蒙军所占,仍设邠州,辖新平、三水、淳化、宜禄4县。隶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不久改属风翔路。
至元七年,三水县并入淳化县,宜禄县并入新平县,州辖2县。至元九年,直隶陕西行中书省。
洪武三年,撤新平县,辖地归邠州直辖,州辖淳化县,改属西安府。成化十四年,分淳化县,复置三水县,州辖2县。
万历十一年,分邠州设长武县,州辖3县。
清朝,沿袭明制,设邠州,辖三水、长武、淳化3县,属西安府。
雍正三年升为直隶州,直属陕西布政使司。
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300226人。2022年彬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26.26亿。
城池周长九里三分,城墙外濠深二丈,城墙上子墙内外二道,东南面城墙高为三丈,西北面城墙高三丈七尺,垛口有二千三百六十个,敌台四百三十二个,瞭望楼六十二座,吊桥东西门各一座,城门四个分别为:东门叫做太平遗泽,西门叫做公刘启化,北门叫做姜嫄祖武,南门叫做后稷开业。

邠州城
城门具体位置
公刘启化门:今西大街交新市街口
姜嫄祖武门:今北大街馨园小区西南
太平遗泽门:今新平街交姜嫄街口
后稷开业门:今彬州自来水公司西